

近年迪士尼动画真人化似乎已经成了一种趋势,前段时间的《阿拉丁》真人版茉莉公主一举成功,最近由天仙姐姐刘亦菲主演的《花木兰》真人版更是获得了国内外的瞩目,——单单国内的视频播放量就超过了3467万,覆盖人次1.2亿,24小时内全球总播放量达到1.75亿,夺得了所有迪士尼公主真人改编电影排名第一,在全球影史榜单排行第七,堪称亚洲演员的最佳成绩。
而且这次的真人版卡司超强大,从人选上看,小宝是真的挑不出什么毛病:刘亦菲饰演花木兰,李连杰饰演皇帝,巩俐饰演反派女巫,甄子丹饰演花木兰的导师tung,郑佩佩饰演媒婆。光看阵容觉得这个国家就一个扑面而来的“强”。前几日也终于放出了首款预告。
在国外《花木兰》真人版预告的轰动可能超乎你的预料,你能想象几乎一半的外国友人看这支预告片看哭了吗?
这次刘亦菲饰演的木兰突破了自己以往的形象,这次不但可以在房檐上“跑酷”,还能奔赴战场厮杀,潜伏暗处当射手。眉梢眼角,都是飒到不行。
新西兰的福建人??
《花木兰》
虽然国外一片叫好,但是西方人和东方人对这部影片有很多不同的看法。
由于花木兰的取景地出现了福建土楼在国内引起了热议,不少人说:“预告片中,刘亦菲饰演的木兰骑马奔向福建土楼,整部电影简直就是东方主义元素的胡乱堆砌。”
有部分中国观众们看了预告片之后觉得奇怪,这不是“福建土楼吗?”、“抗击匈奴不是在北方吗?”、“花木兰怎么成了福建人?
按照史实,《木兰诗》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而福建土楼是唐末出现,与原本的历史时间和空间不符。
很多人觉得《花木兰》真人版充斥着西方世界对东方的刻板印象,虽然全片的中国元素辨识度高,从中国人的角度看却难免显得生硬。
还有人说“既然木兰住在福建土楼,那她就是福建人了,请叫她"发木兰"!
但其实说到动画片的《花木兰》何尝不是引起了中西方价值观的争议呢,原版的《木兰辞》与动画的《花木兰》冲突的关键就是一个强调的是集体意志一个是个人意识,动画的《花木兰》要寻求自己的幸福,当年的中国观众也同样觉得脱离史实,而在西方观众看来,这才是值得效仿的人生,也才是值得敬颂传唱的英雄。
其实原本迪士尼是想要拍摄一部名为《China Doll》的动画短片,讲述一名遭到迫害的中国女孩被来自英国的白马王子带到西方过上幸福生活的故事。后来,是迪士尼的顾问、儿童读物作家罗伯特·D·圣苏西建议改编中国诗歌《木兰辞》,最后这两个项目合并成为了《Mulan》。
《花木兰》从一开始就注定要创下历史,因为这是首部这是首部以东亚裔作为主角的公主动画,第一部大规模展现战争场面的迪士尼动画;也是迪士尼第一部出现男扮女装、女扮男装的动画,同样因此差点让《花木兰》被评为PG级而不是公主电影一直以来的G级;
而从《阿拉丁》真人版的茉莉公主改编成了国王,把“王子”娶回家的这一点来看,我们不难发现迪士尼越来越强调的是女性自我意识的苏醒,以及对社会承担的义务和责任。
与其他的迪士尼公主不同,《花木兰》真人版没有其他公主那么唯美,也不需要得到王子的垂怜与爱慕,因为她自己就是独立于所有人的英雄!相比起本土化的还原度,迪士尼履行的一直是“全世界大部分观众需要什么样价值观的电影”,因此,真人版《花木兰》在故事的核心上,迪士尼不会妥协。
真正的大唐
《长安十二时辰》
其实说到对本土文化和史实的尊重,小宝不得不cue一下在暑期档脱颖而出的《长安十二时辰》,这一定是今年暑期档上映影片中给大众最大的惊喜。
常年被4分国产剧攻击的中国观众这次终于看到了一部质量称得上上乘的国产剧,全民都激动的刷屏。虽然在人物塑造和讲述故事的方面差强人意,但是《长安》仍然是一部值得好好夸夸的国产剧。
这部由原著亲王马伯庸改编的《长安十二时辰》讲述的是大唐上元节前夕的长安,死囚张小敬临危受命,与少年名士李必携手在十二时辰内拯救长安的故事。
又被称为大唐版的《反恐24小时》。不同于《妖猫传》中大唐的绚丽华美,《长安》更多的是对那个时代生活细节的精准描摹。
说到古装戏我们更加熟悉的一定是清宫戏,近30年来,清宫戏出爆款是中国影视行业的共识,因为清朝离现代较近,人物之间又有比较大的戏剧冲突,所以倍受青睐。从早先的《康熙微服私访记》《还珠格格》,到近年的《甄嬛传》、《延禧宫略》、 《如懿传》无一不是描述清朝的宫廷戏。
但是即使是号称还原细节还原历史,还致敬了乾隆的“独特”审美的《如懿传》也仍受到不少诟病,豆瓣评分7.4分的《如懿传》与8.4分的《长安十二时辰》相比似乎就相形见拙了。
要知道为了塑造这座真实的长安城,剧组是费了不少力气的,在开拍前花了七个月搭建场景,美术场景也十分惊艳。剧组服化人员在细节方面,确实做了很多考证工作。
唐朝的年代久远,为了符合为了描述一个真实细致的长安,原作的马伯庸查阅了大量专题论文和考古资料,多次去西安实地考察。
剧组在服化道这些最具象的东西上狠下功夫。而且还专门做了一张唐代的标准色卡,为了还原颜色精准。矿物染料制作道具,草木染料制作服装。
日常服饰的设计,也尽可能还原历史。在古装剧服装上这样程度的兼顾历史还原与视效创新真是空前未见的。而且细节严谨还原了男士的箭袖窄领缘的圆领袍与开胯衫。
易烊千玺饰演的主角李必的造型刚出来时,剧组受到很多质疑。与往常古装剧簪子的佩戴方式不同,他头上的簪子是纵向插的,而不是横向插的。后来经过道教协会的认证证实其实这才是正确做法。
李必修道十年,头上戴的是道观上清芙蓉冠,与冠相配的是子午冠,簪子插向中间而不是左右两边。纵向佩戴簪子的方式称之为子午簪,正是道教的特色。
唐朝铠甲更是用心,由于铠甲保存到今天的文物非常少,只能通过唐朝时期的塑像和其他考证来还原。剧组完全用真正的金属材料去复原铠甲。为了尊重历史,在铠甲问题上剧组还请到了黑泽合子做服装设计总指导,她的父亲黑泽明对于铠甲有丰富的经验。 而且不只是武将穿戴铠甲,普通士兵也一视同仁。
古装剧的专业更体现在礼仪上,有《琅琊榜》的珠玉在前,《长安十二时辰》同样不马虎。礼仪指导请的是李斌老师,此次重现唱喏,叉手礼,人物神态、称呼、饮食等唐宋时期的礼仪习俗,唐朝礼仪之邦的仪式感展现的淋漓尽致。而且根据历史考证唐宋时期,上至达官贵族下至庶民,叉手礼是作为常礼使用的。因此叉手礼构建了整部剧的礼仪框架。
“左手抱住右手的大拇指,左手的小拇指冲着自己的手肘,右手四指皆直,大指上翘。行叉手礼,恰是人际交往中的尊重与包容的体现。”
《长安》的分镜脚本也严谨到了电影级别,将实际拍摄与分镜脚本对比就会发现剧组的讲究。在开头就运用的多次运用一气呵成的长镜头,而且拍摄的打斗场面都非常精彩。
同时为了表现出上元节阳光灿烂的氛围,导演组选择了晴天拍摄,而且为了不让观众觉得跳戏,剧组拍摄时只能不断地倒时差,在大量日景和夜景切换转场,这一点不得不说真的是十分的讲究。
《长安十二时辰》的布景缠绵不但宏伟而且观感极佳,画面精美到感觉随手一截都是一副壁画,加上电影级别的质感和运镜,你会感到剧组满满的诚意和细节的严谨。《长安十二时辰》的纤毫毕现,足以让我们相信,这恐怕就是真正的大唐。
而且自7月1日起《长安十二时辰》将在海外陆续上线,除了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文莱、越南等国家,更会在Viki、Amazon和youtube以付费的形式在北美地区上线,这也是国产剧首次在这三个平台同时付费播出。
可以说《长安》的美感甚至能超越剧情本身,当代对唐文化的复刻能够走出国门,真的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